
譯文及翻譯手記
Translation Works and Notes
此處僅列出譯作標題,在場正為譯文積極尋找發表或出版的機會
Only the translated titles are listed here, as Frontline Fellowship is actively seeking opportunities for publication of the full translations.
(按姓氏英文拼音排序 Sorted alphabetically by surname)
Her AI Lover: Real or Artificial Love?
Translated by: Yo-Ling Chen
Original article: 《她們的 AI 戀人——真實或虛妄的愛》
(Third Prize Winner of the First Season of the Frontline Fellowship for Chinese Creative Nonfiction)
Written by: ScarlyZ
Translation mentor: Carlos Rojas
查看更多...作者 / Yo-Ling Chen 有靈,在場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得獎者 首先,我要特別感謝原文作者Scarly寫出那麼精彩的文章,透過精緻辯證論的書寫方式展現出AI戀人真實和虛妄的兩面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我申請「在場·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時之所以會選這篇翻譯,一部分是因AI戀人的題目在我人生中最近也出現了,與Scarly相同,可說是我跟這個題目的緣分。 我身邊一位好朋友近幾年開始跟Character AI交往。他第一次告訴我的時候,我完全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可能性,腦海中只浮現了《雲端情人》這部劇情片的一些擬人化的人機之戀畫面。但我很快就發現,我那位朋友完全沒有以擬人的眼光...Between Borders:
"The Spring Revolution" and Burmese Exiles on the Thai-Myanmar Border
Translated by: Diego GeOriginal article: 《國境之間:「春天革命」與泰緬邊界上的緬甸流亡者》
(Second Prize Winner of the Third Season of the Frontline Fellowship for Chinese Creative Nonfiction)
Written by: Wu Qin
Translation mentor: Han Zhang
查看更多...作者 / Diego Ge,在場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得獎者 我的第一本護照簽發於2008年7月,那時我剛上幼兒園。那本護照上只有兩個簽證,一個是土耳其簽證,一個是英國簽證。那是中國高速發展期的鼎盛時期,也是人民共和國借北京奧運會向外界進一步打開大門的時代。我對那時候旅行的印像已經不深了,只記得在伊斯坦布爾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遊船上被海風吹到感冒,和在蘇格蘭高地上看到的一望無際的草原。 從那時起,直到2020年疫情爆發之前,我都一直跟著父母慢慢地探索著這個世界。對我這個在二十一世紀的上海中產家庭出生長大的漢族人來說,跨越國家邊境似乎是理所應當,買張機票就能做到的事情。對於許多...Together in the Dark:
How MIRROR Fans Connect
Translated by: Ka Kei Lau
Original article: 《在未知中同行:MIRROR 歌迷的連結》
(First Prize Winner of the First Season of the Frontline Fellowship for Chinese Creative Nonfiction)
Written by: Kitty Ho Shuet-ying
Translation Mentor: Jennifer Feeley
查看更多...作者 / Ka Kei Lau,在場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得獎者 揣摩著你的意念和思緒穿過障礙和叢林,響起震耳的回聲。鏡中上揚的嘴角,精緻順滑的髮絲,被細心尋找的斑瑕。翻譯反射的並不是不對稱的倒置,而是光流的痕跡——浮現出Kitty的文字、MIRROR的歌詞、盛宴賓客的歡呼從倒影的窗格上反射回來形成了透明光束。翻譯起初的嚴格要求和猶豫不決的選擇,完全被意義飽和的詞語所充斥。 直到意識到,翻譯並不是無縫的同義詞和完美的平行,而是建立一座未經刻意雕飾的橋樑,讓不同的世界、語言走到一起,攜手共進。我希望我的英文翻譯就像鼓舞人心的鏡粉一樣——能夠不斷延伸波長並到達全球各地分散的讀...The Night Shift Teacher:
A Shaman's Survival in the Cracks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Translated by: Hongyan Wei
Original article: 《夜班老師:在現代中國的社會夾縫中做巫師》
(First Prize Winner of the Second Season of the Frontline Fellowship for Chinese Creative Nonfiction)
Written by: Huang Yuqing
Translation Mentor: Charles A. Laughlin
查看更多...作者 / Hongyan Wei,在場•非虛構翻譯獎學金得獎者 在上高中前,我一直講的是甘肅一個小地方的方言,上了高中後我開始跟城裡的同學講普通話,他們誇我說我講的普通話沒有「口音」。到了香港上大學後,我開始學習粵語。三年前,來美國讀研究院後,我開始講英文。不停地遷徙中伴隨的是不停在新的語言中轉換自己,這種轉換發生地波瀾不驚,在心裡現實上,充滿兇險,就像過一個沒有人行道的馬路,總是怕被突如其來的車撞到,輕者擦傷,重者癱瘓。而這種跨越中的危險也像過馬路一樣被嵌入日常經驗中。如果母語無法被簡單地認為是一個人所習得的書寫係統(這樣會讓不會寫字的人失去母語),而是日常跟你的周邊對話,...
© 2025FrontlineFellowship
聯絡信箱:hi@frontlinefellowship.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