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image
  • 首頁
  • 紀錄短片獎學金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漫畫獎學金 
    • 第一季報告
  • 關於「在場」 
    • 「場友」Blog
    • 「在場」作品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支持我們
  • …  
    • 首頁
    • 紀錄短片獎學金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漫畫獎學金 
      • 第一季報告
    • 關於「在場」 
      • 「場友」Blog
      • 「在場」作品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支持我們
訂閱即時資訊
  • 首頁
  • 紀錄短片獎學金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漫畫獎學金 
    • 第一季報告
  • 關於「在場」 
    • 「場友」Blog
    • 「在場」作品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支持我們
  • …  
    • 首頁
    • 紀錄短片獎學金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漫畫獎學金 
      • 第一季報告
    • 關於「在場」 
      • 「場友」Blog
      • 「在場」作品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支持我們
訂閱即時資訊
  • 在場 · 紀錄短片獎學金

    The Inaugural Frontline Documentary Short Film Fellowship

    第一季

    得獎結果將於11月中旬公佈

  • 看過太多,看見太少。

    傾訴太多,傾聽太少。

    畫面太多,真相太少。

    全民短片的時代,在場是一種態度,紀錄你的「非拍不可」。

  • 在場 · 紀錄短片獎學金將提供什麼?

    Section image

    對象

    不限國籍、職業與年齡
    面向全球創作者

    Section image

    獎金

    第一名 7,000 美元

    第二名 5,000 美元

    第三名 3,000 美元

    Section image

    支持

    得獎者將獲一對一導師的全程協助

    Section image

    國際影展

    得獎者可獲資助前往新加坡國際電影節2025、更有機會直通提案大會

    報名時間:2025/8/1 中午12:00 ~ 2025/10/1 中午12:00(東八區)

  • 誰可以參加?有哪些報名要求?

    1. 不限國籍、職業與年齡,但須符合以下任意一項條件:
      1. 影片主題關注華語世界公共議題;或;
      2. 影片導演來自華語世界、關注全球或任意地區的公共議題
    2. 以個人名義報名,報名者須為導演/監製;如有創作團隊,可在報名表中予以說明;
    3. 獎學金不接受已在任何平台發佈過的影像作品;已在任何平台發佈過的文字作品,如報名者保證擁有原內容的完整著作權、改編權、編輯權、散佈權,可被接受做為文本基底;
    4. 創作計畫可以接受其他單位的獎金或資源挹注,但不可是任意機構的委約、已簽約、或聘用的全職職務作品等。若有違反,主辦方將有權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獎金;
    5. 報名時,須同時填寫中英文報名表,請留意:
      1. 影像創作類型須為:紀錄片;
      2. 影片長度不超過 30 分鐘,不少於 5 分鐘(均包括演職人員表);
    6. 獎學金旨在支持報名者完成已開始的創作計畫,報名時須提交以下任一材料,並配上中英文字幕:
      1. 影片片花(2~3個完整場景),或;
      2. 五分鐘以上的影像素材,或;
      3. 少於 15 分鐘的粗剪片段(rough cut)

  • 在場 · 紀錄短片獎學金將如何評選?

    書面評審

    12 位評委將會閱讀申請者的報名表,包括:創作計畫書、試拍片段,評估創作主題的重要性、相關性與稀缺性、創作者的執行能力、計畫書的可行性,以及試拍片段所展露的影像語言美學及創意性,進行評分,選出 10 名左右的入圍者,進入面試環節。

    面試

    每位入圍者將會有 20 分鐘的時間在線上回答評委的提問,進一步闡釋他們創作的初衷和具體的構思與規劃。評委會進行評分和討論,選出 3 ~ 5 名在場 · 紀錄短片獎學金得獎者。

    決定獎項

    得獎者名單公布後,「在場」會為他們提供一筆啟動資金,並針對題材提供一對一的導師支持,幫助他們在六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作品*。待所有得獎者提交最終作品後,終審評委會對作品的主題(公共性、稀缺性及與時代的相關性)、影像素材(訪問與拍攝的詳實程度、真實性)及終稿(作品的完整程度,以及影像語言和畫面的表現)等進行評分和討論,並決定最終一、二、三等獎的排名。「在場」會在獎項排名公布後分發剩餘的獎金。

    *最終作品的具體要求,請見網頁下方的常見問題FAQ。

  • 評委名單

    (按姓氏筆畫數排序)

    書面評委名單

    Section image

    文念中

    香港電影美術指導及導演,作品《好好拍電影》

    Section image

    李一凡

    藝術家、紀錄片導演,作品《殺馬特我愛你》

    Section image

    李哲昕

    紀錄片導演、剪輯師,作品《迷航》

    Section image

    沈韓成

    電影媒體人,紀錄片創作者,電影媒體「導筒」創始人及主編

    Section image

    林木材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著有《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拍有短片《自由廣場》

    Section image

    陳東楠

    紀錄片導演,作品《曠野歌聲》《歷歷如畫》等

    Section image

    陳巧真

    影像創作者,作品《32+4》

    Section image

    張真

    美國紐約大學電影學系教授,亞洲影媒教研平台創辦者和負責人

    Section image

    黃惠偵

    獨立電影工作者,代表作品為《日常對話》

    Section image

    黃亞歷

    電影導演,作品《日曜日式散步者》

    Section image

    廖克發

    導演,作品《由島至島》

    Section image

    廖偉棠

    寫作家、影評人

  • 終審評委名單

    (按姓氏筆畫數排序)

    Section image

    柴子文

    奪目影像聯合創辦人兼執行總監

    Section image

    張虹

    紀錄片導演

    Section image

    趙亮

    自由藝術家

  • 常見問題 FAQ

    如果以下問題未能解答你的疑惑,歡迎致信 hi@frontlinefellowship.io

    我不是華人,也不會講中文,可以報名嗎?

    我和朋友是共同創作,能以團隊名義報名嗎?

    我曾將這個主題寫成過文章或報導,還能報名嗎?

    這個計畫我已經拿過其他基金支持,還能申請嗎?

    請問申請資料都要用繁體遞交嗎?

    影片的類型限制是什麼?可以拍實驗片或動畫嗎?

    影片要多長?可以是系列片嗎?

    我還沒正式開拍,只做了前期田調,可以報名嗎?

    片段一定要有中英文字幕嗎?

    我可以使用 AI 嗎?

    得獎者會獲得什麼?獎金的支付方式?

    我擁有得獎作品的著作權嗎?

    請問什麼時候公布得獎結果?得獎者創作的時間線是什麼?

    請問最終作品有什麼具體要求?

  • 主辦

    Section image
  • 策略夥伴

    (排名不分先後)

  • Section image
    Section image
  • 節目夥伴

    (排名不分先後)

  • Section image
    Section image
  • 宣發支持

    (排名不分先後)

    陸續更新中

© 2025FrontlineFellowship

聯絡信箱:hi@frontlinefellowship.io

    主頁
    聯繫我們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s來確保流暢的瀏覽體驗。若繼續,我們會認爲你接受使用cookie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