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image

 

  • 首頁
  • 報名須知與線下活動 
    • 報名須知
    • 線下活動資訊
  • 第二季回顧 
    • 第二季完整報告
    • 第二季發佈會文字記錄
    • 第二季獲獎者作品及場外手記
  • 第一季回顧 
    • 第一季完整報告
    • 第一季獲獎者作品及場外手記
    • 第一季發佈會文字記錄
  • 關於「在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支持我們
  • …  
    • 首頁
    • 報名須知與線下活動 
      • 報名須知
      • 線下活動資訊
    • 第二季回顧 
      • 第二季完整報告
      • 第二季發佈會文字記錄
      • 第二季獲獎者作品及場外手記
    • 第一季回顧 
      • 第一季完整報告
      • 第一季獲獎者作品及場外手記
      • 第一季發佈會文字記錄
    • 關於「在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支持我們
  • 繁體中文 
    • 繁體中文
    • English
訂閱即時資訊

 

  • 首頁
  • 報名須知與線下活動 
    • 報名須知
    • 線下活動資訊
  • 第二季回顧 
    • 第二季完整報告
    • 第二季發佈會文字記錄
    • 第二季獲獎者作品及場外手記
  • 第一季回顧 
    • 第一季完整報告
    • 第一季獲獎者作品及場外手記
    • 第一季發佈會文字記錄
  • 關於「在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支持我們
  • …  
    • 首頁
    • 報名須知與線下活動 
      • 報名須知
      • 線下活動資訊
    • 第二季回顧 
      • 第二季完整報告
      • 第二季發佈會文字記錄
      • 第二季獲獎者作品及場外手記
    • 第一季回顧 
      • 第一季完整報告
      • 第一季獲獎者作品及場外手記
      • 第一季發佈會文字記錄
    • 關於「在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支持我們
  • 繁體中文 
    • 繁體中文
    • English
訂閱即時資訊
  •  

     

     

    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在時代的現場,以書寫作為行動

     

    報名第三季

    若無法打開報名表單或訂閱表單,歡迎聯絡:fellowship@matters.town

     

  •  「在場」音頻上線

     

    由「在場」的評委、創始人、負責人和資深媒體工作者回答:
    「怎樣寫一個好提案,拿到第一筆啟動資金?」
    歡迎所有申請者收聽 💖
    (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

     

  • 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是面向全球華語寫作者,結合獎項、課程與社群培育的非虛構寫作支持計畫。
     

    「在場」特別鼓勵寫作者走進身處時代的現場。時代的現場不必然宏觀,也可能來自身邊微小的人、事、物;走進也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進入,更指寫作者對議題有長期耕耘和深刻理解。
     

    我們希望在場的寫作者,對所處在的故事,有非寫不可的強烈動力;也因而,這一現場的書寫與填補空白,非你不可。

     

    在場於每個人,是一種立場選擇,它以寫作為行動,改變我們自身與世界的關係。在場於我們彼此,是從單次的獎金、編輯、出版支持,延續成為一個互助、開放、可持續的創作者網絡。
     

    我們這個時代的真實,需要人人共建。期待與你一起在場,一起努力。

  • 提交寫作計畫,申請第三季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對象

     

    不限國籍、職業與年齡

    面向全球華語寫作者

    徵集非虛構寫作計劃

    獎金

     

    第一名 7,000 美元

    第二名 5,000 美元

    第三名 2,000 美元

    支持

     

    得獎者將獲一對一編輯協助及媒體發表、出版機會;

    得獎者將有機會獲選為香港浸會大學2024年度華語作家創作坊駐校作家,名額一位

    報名時間:2023/4/1 00:00 ~ 2023/6/1 00:00(東八區)

    得獎名單公佈日期:2023/7/30

  • 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將如何評選?

    書面評審

    在一個月時間內,30 位評委將會閱讀申請者的寫作計畫書和試寫稿,評估寫作主題的重要性與稀缺性、計畫書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以及試寫稿所展露的文字和邏輯能力,進行評分,選出10~15名入圍者,進入面試環節。

    面試

    每位入圍者將會有20至30分鐘的時間在線上回答評委的提問,進一步闡釋他們寫作的初衷和具體的構思與規劃。評委會進行評分和討論,選出3-5名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得獎者。

    決定獎項

    得獎者名單公布後,「在場」會為他們提供一筆啟動資金及一對一的編輯支持,幫助他們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作品。待所有得獎者提交完整的作品後,評委會對作品的主題(公共性、稀缺性及與時代的相關性)、素材(訪問與研究的詳實程度、是否真實、可核查)及文本(作品的完整程度、文章的結構、文字的質感)等進行評分和討論,並決定最終一、二、三等獎的排名。
    「在場」會在獎項排名公布後分發剩餘的獎金。
  • 如何申請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1

    回答以下問題

    1. 姓名/稱呼?
    2. 當公布本季入圍者時,您可以對外公佈的名字?
    3. 個人聯絡郵箱?
    4. 有無任何與寫作相關的發表、出版及得獎經歷?(最多五項;如果是已發表或出版的作品,請附鏈接。)
    5. 若沒有入選,是否願意由「在場」小組將計畫書分享並推薦至媒體或出版機構?
    2

    準備寫作計畫書

    申請者需準備寫作計畫書。寫作計畫書需包括以下 5 個部分,請勿超過 2500 字:
    • 您計畫寫什麼主題?
    • 為什麼要寫這個主題?(該主題為何重要?它與作者的關係是什麼?與讀者的關係是什麼?)
    • 您如何實現寫作計畫?請附上三個月的時間規劃(會做哪些採訪或調研,需要哪些實地探訪?會從什麼角度切入?預計用多長的篇幅、幾篇稿件來完成?)
    • 您的採訪和寫作需要多少資金支持?(如有可能,請列出交通、住宿、保險或購買書籍等開支預算。)為了完成您的寫作,您目前最缺乏的資源是什麼?
    • 您為什麼需要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3

    準備一份試寫稿

    請提交與您的寫作計畫書主題相關的部分文字稿件,字數請限制在800-1500字之間。
    試寫稿是為了讓評委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您的文字能力與寫作風格。請提供您認為可以體現您的選題意義與非虛構寫作能力的文稿。
    4

    點選鏈接報名參加,或將準備好的材料寄信至在場

    準備好寫作計畫書與試寫稿之後,請點擊報名鏈接,提交報名表格、計畫書、試寫稿後,即完成報名。
    *請在報名前詳細瀏覽首頁所有須知。
    若無法正常打開報名網頁,請將上述問題與兩份文件在2023年6月1日之前發送至: fellowship@matters.town,收件後會有專人告知報名是否成功。
  •  

    誰可以參加?有哪些報名要求?

     

    1. 只要使用華文進行寫作,不論國籍、地域、年齡或背景 ,皆可參加。
        
    2. 獎學金是徵集寫作計畫,申請者需提交寫作計畫書和試寫稿,作品尚未開始,或已經開始、尚未完成均可。 但已在任何公開平台發佈過的作品不屬於此類。
        
    3. 寫作計畫需要未曾接受其他單位的獎金或資源挹注。包括但不限於:已參加其他比賽得獎、已獲得其他機構的創作補助、已有媒體機構聘用的全職職務作品、已簽約出版機構的作品等。若有違反,主辦方將有權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獎金。

  • 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給予寫作者哪些支持?

     

    1

    獎金

    • 一等獎 7,000 美元、二等獎 5,000 美元、三等獎 2,000 美元
    • 「在場」獎學金每 4~6 個月徵集一次寫作計劃,每次評出 3~5 名得獎者,獲得 2000美元~7000美元的獎金,用於完成以三個月為期的作品
    2

    編輯協助

    • 得獎者將獲專業編輯全程一對一協助,直至作品發佈完畢
    • 本季入選作品需要在2023年10月30日前完成
    3

    發表及出版支持

    • 「在場」會為所有得獎作品,對接後續出版平台
    • 部分未能得獎,但具有潛力的寫作計畫, 在場獎學金將推薦給有影響力的華文媒體平台
    4

    入選香港浸會大學華語作家創作坊

    • 得獎者將有機會獲選為香港浸會大學2024年度華語作家創作坊駐校作家,名額一位
    • 註:香港浸會大學華語作家創作坊籌委有最終決定權
  • 第三季評審名單

    (按姓氏筆畫數排序)

     

    - 書面評審 -

    方可成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新聞實驗室」創辦人
    王錦華 鏡週刊人物組副總編輯
    艾曉明 作家,獨立紀錄片工作者,女權主義學者,紀錄片作品《我們的娃娃》等
    江 雪 獨立撰稿人,前財新調查記者
    李靜睿 作家,著有《慎餘堂》,《北方大道》等
    杜晉軒 關鍵評論網東南亞版編輯,著有《血統的原罪》、《北漂臺灣》等
    吳 琦 《單讀》主編
    阿 潑 作家,著有《日常的中斷:人類學家眼中的災後報告書》等
    突破書誌 Breakazine,香港社會專題季刊書誌
    高雅寧         台灣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中越邊境的民族誌工作者
    孫德齡         左岸文化主編
    唐 睿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
    陳一姍         《天下雜誌》總編輯
    梁玉芳         記者,「願景工程」基金會總監
    張惠菁         作家,衛城出版總編輯
    張    含         《紐約客》(The New Yorker)記者,出版機構 Riverhead 編輯
    甯 卉         端傳媒總編輯
    溫若涵 BIOS monthly 總編輯
    楊 瀟         記者,作家,著有《子弟》、《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大》等
    蔡玉玲         調查記者,集誌社創辦人,哈佛大學尼曼學人
    劉子超         作家,記者,著有《失落的衛星》等
    劉致昕         作家,Podcast「不好意思請問一下」主理人,著有《真相製造》
    錢佳楠         作家,譯者,著有《不吃雞蛋的人》、《有些未來我不想去》等,歐·亨利獎得主
    謝 丁         記者,作家,曾任「正午故事」主編、《時尚先生》副主編,著有《困死局外》等
    魏明毅 作家,著有《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受苦的倒影:一個苦難工作者的田野備忘錄》
    譚蕙芸 獨立記者,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講師,著有《文字欲:回應時代的特寫新聞》等
    羅淑儀 資深傳媒工作者,製作新聞專題及紀錄片多年,喜歡用影像說故事,文藝復興基金會理事
    嚴 飛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著有《懸浮:異鄉人的都市生存》等
    顧曉清 出版人,「薄荷實驗」社科書系策劃人

    - 面試評審 -

    白睿文 學者、譯者、教授。著有《痛史》、《電影的口音》等
    徐 曉 出版人,作家,著有《半生為人》等
    陳冠中 作家,著有《盛世》、《祼命》、《建豐二年》、《北京零公里》等
    張潔平 Matters Lab 及「在場」創辦人
    楊 櫻 新文學雜誌《小鳥文學》主編,《好奇心日報》聯合創始人,作家,著有《張醫生與王醫生》
    顧玉玲 作家,台北藝術大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著有《回家》、《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等
  • ❝

    許多作者在「他者」的身份之中都融入了自我的觀照,同時仍可以保持一種有距離的觀察視角,這讓寫作的主題於他們而言不再僅僅是個「課題」或者「選題」,而是切實變成了某種人生經驗。
    ——「在場」評委及編輯楊櫻
     
    這次寫作既是困苦的,因為需要高度的自律、沉浸、反復的否定和不斷的修改⋯⋯但也是甘甜的,因為有鋒利和準確的「編輯之眼」⋯⋯還有「在場」這個創作者的共同體,既有專業上互相激發,又有對寫作者充滿共情的理解。
    ——「在場」第二季二等獎得主譚威
     
    時代席捲所有人,但只有少數人主動選擇「在場」。在場是一種選擇,明瞭自己的當下處境,對歷史敏銳覺察,對未知心懷好奇,抵抗惰性、不斷追問,才能留下誠實而勇敢的書寫記錄。
    ——「在場」創始人張潔平

    ❞

  • 報名第三季
    * 若無法打開訂閱表單,歡迎來信聯絡:fellowship@matters.town

     

     

  •  

    🔊 追蹤「在場」社媒,不錯過任何即時資訊

     

 

 

 

 

 

 

© 2023FrontlineFellowship

聯絡信箱:fellowship@matters.town

    主頁
    聯系我們
所有文章
×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s來確保流暢的瀏覽體驗。若繼續,我們會認爲你接受使用cookie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