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紀錄短片獎學金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漫畫獎學金 
    • 第一季報告
    • 作品摘錄及手記
  • 關於「在場」 
    • 「場友」Blog
    • 「在場」作品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支持我們
  • …  
    • 首頁
    • 紀錄短片獎學金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漫畫獎學金 
      • 第一季報告
      • 作品摘錄及手記
    • 關於「在場」 
      • 「場友」Blog
      • 「在場」作品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支持我們
訂閱即時資訊
  • 首頁
  • 紀錄短片獎學金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漫畫獎學金 
    • 第一季報告
    • 作品摘錄及手記
  • 關於「在場」 
    • 「場友」Blog
    • 「在場」作品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支持我們
  • …  
    • 首頁
    • 紀錄短片獎學金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漫畫獎學金 
      • 第一季報告
      • 作品摘錄及手記
    • 關於「在場」 
      • 「場友」Blog
      • 「在場」作品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支持我們
訂閱即時資訊

編輯手記|譚蕙芸

我是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接下指導編輯的工作,因為我根本不懂漫畫,但幸好主題是我熟悉的「精神健康」範疇,有佩珊處理漫畫部份,才硬着頭皮上陣。當我了解到「非虛構漫畫創作」的理念,非虛構部份的採訪其實與非虛構文字寫作相通,就明白如何引導入圍年輕創作者從務實、合乎倫理、迴避可能風險等思維規劃採訪進程。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劃出合適主題,既填補了華文非虛構紀實的空隙,亦把主線從「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調整至「成年陪伴者」身上。

此一改變,讓採訪策略在可行性大為提高,亦彌補了採訪非常弱勢的少年患者的倫理風險,而且從成年人陪伴者也面對其身心疲憊此角度切入,也能說明「精神健康是每一個人都要關注」的事情,「自我照顧」乃所有人之事,並非只限於患病群體之事。調整了主題後,創作者憑着衝勤和勤快的態度,很快就搜集到大量材料,此時我們也成為了「陪伴者」,提點創作者要整理清晰主線,精煉出主體內容,避免因完美主義而拖延,當創作者進入繪畫的進度後,一切變得順暢起來。

Section image

圖:在《藍火線》作品中的其中一位醫生,也是陪伴者

上一篇
場外手記|方六:關注抑鬱青少年,就是我那件「非我不可」的事
下一篇
編輯手記|正義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