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謝燁,首先是尋找她的作品。2023年,欣宜發出了一個線上邀請,希望網友們能從圖書館、從家中的舊藏書、從各種故紙堆裡,找到謝燁的作品,補充進一份開放的線上文件。在序言裡,欣宜說:「無論在文學史還是豔情史中,她都只是『顧城』這個名字下面一處語焉不詳的腳註,死亡也沒能讓她成為主語。」
謝燁,如今還有多少人聽過這個名字呢?我第一次與欣宜溝通稿件時,討論的焦點是:我們究竟要尋找謝燁的什麼?她的名字?她的聲音?她的腔調?她的勞動、她的思想,還是她被掩蓋的一切?
我們面對的第二個問題,是可怕的「沉默」。關於顧城,有海量的資料和資訊,但謝燁卻是一個巨大的空洞。除了少許書信,她只在他人的回憶裡偶爾閃現。正如欣宜所說,謝燁是「一個面目模糊的附庸」。對於歷史(資料研究)寫作而言,這不僅意味著作者必須在有限的素材裡尋找真實,還必須面對非虛構寫作的倫理問題:哪些是真的?是否需要交叉驗證?哪些可以引用?等等。
我想,我們只能盡全力去拼湊出一個謝燁。她或許仍然是面目模糊的,但至少我們試圖透過這些碎片,去尋找一種真相。
在這個過程中,欣宜也發生了令人驚異的變化。對謝燁的了解越深入,欣宜就越能理解她的某些選擇,也因此更能體會到一個女性的困境與掙扎——那是遠遠超出理論所能概括的。欣宜的文字非常迷人,到了最後,她的聲音與謝燁的聲音,已經交織在一起。
編輯:謝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