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給予寫作者哪些支持?
對象
不限國籍、職業與年齡
面向全球華語創作者
徵集非虛構寫作計畫獎金
一等獎 7,000 美元
二等獎 5,000 美元
三等獎 2,000 美元
*新增特別獎項
歐洲移民寫作獎 4,000 歐元
支持
得獎者將獲一對一編輯協助及媒體發表、出版機會;
*得獎者將有機會於 2026 年
至德國柏林駐留訪問一個月,名額一位
報名時間:2025年4月1日 ~ 2025年5月1日 中午12:00 (UTC+8)
本季特別獎項:歐洲移民寫作獎
得獎者將獲獎金 4,000 歐元,並有專業編輯全程一對一協助,直至作品發佈完畢。
寫作者身分不限,唯寫作計劃的主題需圍繞「在歐洲作為移民的生存處境」。這裡的移民,指從故鄉到移居地之間流動的各種身份狀態,包括但不限於移居者、難民、離散者等。
報名 Q&A
作品有字數限制嗎?
體裁有任何限制嗎?(可以用故事方式來呈現嗎?可以用「小說」方式來呈現嗎?etc.)
如果遞交申請的相關內容曾以視覺的方式呈現過,但從未以非虛構寫作的方式發表、獲得過資助,是否也可以申請?
可否組隊報名?
如果我是某媒體機構工作的記者或編輯,申請書內容來自於本職工作內容,是否可以申請?
已聯絡到受訪者、但還未去過現場,故提交的試寫稿並未包含訪問內容,只有背景、各式資料交代,這樣符合「試寫稿」的要求嗎?
請問申請資料都要用繁體遞交嗎?
請問駐留計畫的申請資格?什麼時候知道駐留計畫的遴選結果?
什麼時候駐留?駐留期間需要做什麼?
我可以同時報名歐洲移民寫作獎與主獎單元嗎?
我可以寫與歐洲移民處境相關的計畫,但報名主獎單元嗎?
如何申請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1回答以下問題
- 姓名/稱呼?
- 當公布本季入圍者時,您可以對外公佈的名字?
- 個人聯絡郵箱?
- 有無任何與寫作相關的發表、出版及得獎經歷?(最多五項;如果是已發表或出版的作品,請附鏈接。)
- 若沒有入選,是否願意由「在場」小組將計畫書分享並推薦至媒體或出版機構?
- 報名「歐洲移民寫作獎」(僅適用於有意報名「歐洲移民寫作獎」的申請人。)
2準備寫作計畫書
申請者需準備寫作計畫書。寫作計畫書需包括以下 5 個部分,請勿超過 2500 字:
- 您計畫寫什麼主題?
- 為什麼要寫這個主題?(該主題為何重要?它與作者的關係是什麼?與讀者的關係是什麼?)
- 您如何實現寫作計畫?請附上三個月的時間規劃(會做哪些採訪或調研,需要哪些實地探訪?會從什麼角度切入?預計用多長的篇幅、幾篇稿件來完成?)
- 您的採訪和寫作需要多少資金支持?(如有可能,請列出交通、住宿、保險或購買書籍等開支預算。)為了完成您的寫作,您目前最缺乏的資源是什麼?
- 您為什麼需要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3準備一份試寫稿
請提交與您的寫作計畫書主題相關的部分文字稿件,字數請限制在800-1500字之間。
試寫稿是為了讓評委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您的文字能力與寫作風格。請提供您認為可以體現您的選題意義與非虛構寫作能力的文稿。
4前往「在場」報名系統*,註冊郵箱,填寫並提交報名表
報名系統:https://go.frontlinefellowship.io/
需註冊郵箱,以便後續修改及提交;填寫報名表時應填寫上述問題,附上計畫書與試寫稿,點選提交即完成報名。
*您在報名系統中留下的所有資料,將於「在場」獎學金遴選過程使用;除經您同意(如表中權益聲明一題),否則「在場」將不會對外分享您的任何資料。請在報名前詳細瀏覽首頁所有須知。
誰可以參加?有哪些報名要求?
- 只要使用華文進行寫作,不論國籍、地域、年齡或背景 ,皆可參加。
- 獎學金是徵集寫作計畫,申請者需提交寫作計畫書和試寫稿,作品尚未開始,或已經開始、尚未完成均可。 但已在任何公開平台發佈過的作品不屬於此類。
- 寫作計畫需要未曾接受其他單位的獎金或資源挹注。包括但不限於:已參加其他比賽得獎、已獲得其他機構的創作補助、已有媒體機構聘用的全職職務作品、已簽約出版機構的作品等。若有違反,主辦方將有權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獎金。
- 只要使用華文進行寫作,不論國籍、地域、年齡或背景 ,皆可參加。
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將如何評選?
書面評審
在一個月時間內,30 位評委將會閱讀申請者的寫作計畫書和試寫稿,評估寫作主題的重要性與稀缺性、計畫書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以及試寫稿所展露的文字和邏輯能力,進行評分,選出10名入圍者,進入面試環節。
面試
每位入圍者將會有 20 分鐘的時間在線上回答評委的提問,進一步闡釋他們寫作的初衷和具體的構思與規劃。評委會進行評分和討論,選出 3~5 名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得獎者。
決定獎項
得獎者名單公布後,「在場」會為他們提供第一筆啟動資金及一對一的編輯支持,幫助他們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作品。待所有得獎者提交完整的作品後,評委會對作品的主題(公共性、稀缺性及與時代的相關性)、素材(訪問與研究的詳實程度、是否真實、可核查)及文本(作品的完整程度、文章的結構、文字的質感)等進行評分和討論,並決定最終一、二、三等獎的排名。
「在場」會在獎項排名公布後,再分發剩餘的獎金。
第五季書面評委名單
(按姓氏筆畫數排序)
方可成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新聞實驗室」創辦人
江 雪 獨立記者,前財新新聞調查記者,端傳媒撰稿人
杜晉軒 關鍵評論網東南亞版編輯,著有《北漂臺灣:馬來西亞人跨境臺灣的流轉記憶》
李梓新 「三明治」創始人
突破書誌 Breakazine,香港社會專題季刊書誌
洪仕翰 衛城出版總編輯
梁玉芳 報導者總主筆
唐 睿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
張 含 《紐約客》(The New Yorker)記者,出版機構 Riverhead 編輯
張娟芬 作家,社會運動者,著有《流氓王信福》、《殺戮的艱難》等書
謝 丁 記者,作家,曾任「正午故事」主編、《時尚先生》副主編,著有《困死局外》等
甯 卉 端傳媒主編
黃珮珊 慢工文化總編輯
曾 鳴 「正面連接」創始人
黃哲斌 家庭採買總理大臣,著有《新聞不死,只是很喘》等,《天下雜誌》編輯顧問
簡永達 作家、獨立記者與研究員,著有《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合著《廢墟少年》
劉致昕 Podcast「不好意思請問一下」主理人,著有《真相製造》
楊 瀟 記者,作家,著有《子弟》、《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大》等
歐 寧 多語種雜誌ISOGLOSS Review發起人,前《天南》文學雙月刊創刊主編
錢佳楠 作家,譯者,著有《不吃雞蛋的人》、《有些未來我不想去》等,歐·亨利獎得主
嚴 飛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著有《懸浮:異鄉人的都市生存》等
羅淑儀 大學高級講師,製作新聞紀錄片及調查報導多年,喜歡用影像說故事
譚蕙芸 獨立記者,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講師,著有《天愈黑 星愈亮》等
蘇美智 獨立記者,前《明報周刊》資深編輯,著有《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等
終審評委名單
吳 琦 《單讀》主編
胡 泳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著有《眾聲喧嘩: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信息渴望自由》等
張力奮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FT中文網前總編輯
張潔平 在場 · 獎學金發起人
劉紹華 人類學家、作家,著有《病非如此》、《我的涼山兄弟》等
顧玉玲 人權活動家,作家,著有《回家》、《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等
❝
我有一個故事想寫,但不知道能否發展成一個成熟的作品?
我不知道如何著手計畫書和試寫稿?
我應該怎樣在申請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能力?
「在場」的評委青睞哪些計畫書?
我應該怎樣規劃寫作預算?
……
❞
有感於大家的疑問,我們上線了一檔音頻節目
由「在場」的評委、創始人、負責人和資深媒體工作者回答:
「怎樣寫一個好提案,拿到第一筆啟動資金?」
歡迎所有申請者收聽 💖
(Typlog)(Apple Podcast)(Spotify)
© 2025FrontlineFellowship
聯絡信箱:hi@frontlinefellowship.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