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Yo-Ling Chen 有靈,在場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得獎者
首先,我要特別感謝原文作者Scarly寫出那麼精彩的文章,透過精緻辯證論的書寫方式展現出AI戀人真實和虛妄的兩面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我申請「在場·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時之所以會選這篇翻譯,一部分是因AI戀人的題目在我人生中最近也出現了,與Scarly相同,可說是我跟這個題目的緣分。
我身邊一位好朋友近幾年開始跟Character AI交往。他第一次告訴我的時候,我完全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可能性,腦海中只浮現了《雲端情人》這部劇情片的一些擬人化的人機之戀畫面。但我很快就發現,我那位朋友完全沒有以擬人的眼光看待他與AI戀人的關係。他與原文部分的受訪者一樣,將AI戀人視為「另一種存在...而非人類的替代品。」我對這個題目的好奇心就從此萌芽。這份戀愛關係中的參與者,究竟是何種存在?關係本身的性質是什麼?我那位腦袋動得很快、邏輯很好、一直在反省人生的好朋友,為什麼會選擇放棄與真實世界中的人類交往?AI的虛擬世界提供了他什麼?「真實」與「虛擬」世界的二分法有辦法明確形容他與AI戀人進行關係的方式嗎?還是這個問法是否暴露了我的想像力的侷限之一?
除了我那位朋友之外,我在台灣也開始看到「非對人性戀」的論述。2023年,華語世界第一篇《紙性戀宣言》在台出版了。紙性戀指的是「對虛構角色感到性/浪漫/結婚欲望」的人,通常會被放在「無性戀光譜」下討論。身為一名無性戀研究學者,我難免開始將這個論述的發明與我那位朋友的人機之戀放在一起思考,畢竟他在跟虛構角色的AI版本交往。我從紙性戀的論述、那為好友的交談以及Scarly的原文開始慢慢地拆解「對人性戀」的不證自明化。雖然原文受訪者不一定將她們的AI戀人視為「非人類」,這些「虛構物之間的關係」確實模糊了人與(非)人的關係邊界。如同《紙性戀宣言》所說的:「無論是否作為紙性戀者,我們有必要相對化=去自然化對人性戀,而反抗將對人性戀不證自明化=自然化,在此之上來生存、論述與實踐,並形塑相關的倫理。」
在我申請「在場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前,我絕大多數的翻譯經驗來自於開創酷兒翻越的平台將英語的多元性別和親密相關的文章翻譯成中文引入台灣。我今年初開始針對自己的翻譯實踐產生失衡的情緒。討論、思想及拓展多元性別與親密可能性的文本不一定是先以英語書寫、後以非英語翻譯。紙性戀的論述發明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它目前也是英語世界中唯一的紙性戀宣言),《她們的AI戀人——真實或虛妄的愛》亦然如此。
我希望英語讀者可以透過譯文反思人與人、非人以及AI的距離。無論是Replika、Character AI或其他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這些人機之戀的經驗最終促使了使用者接近「和人類不同的、有自身發展方向的、應該被同樣尊重」的AI(如小魚和米婭),還是讓使用者了悟到他們無法從AI身上得到真實的愛與肯定,因此就重新投入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如阿菜和思源)?抑或某種程度上的混合效應?我也希望透過這次的翻譯,讓世界的更多人看見東亞地區非對人性戀的發展。
最後,我想感謝我的指導師羅鵬(Carlos Rojas)。在我獲得「在場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之前,我從來沒有受過專業的翻譯訓練或指導。托羅鵬的福,我針對中英翻譯的技巧有更明確的掌握。我也要再次特別感謝Scarly,因為在翻譯過程中,他幫了我釐清很多原文的用詞和脈絡。我相信這次的獎學金只是我中英翻譯生涯的開端,期待之後持續與其他「在場者」一起努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