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紀錄短片獎學金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漫畫獎學金 
    • 第一季報告
  • 關於「在場」 
    • 「場友」Blog
    • 「在場」作品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支持我們
  • …  
    • 首頁
    • 紀錄短片獎學金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漫畫獎學金 
      • 第一季報告
    • 關於「在場」 
      • 「場友」Blog
      • 「在場」作品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支持我們
訂閱即時資訊
  • 首頁
  • 紀錄短片獎學金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漫畫獎學金 
    • 第一季報告
  • 關於「在場」 
    • 「場友」Blog
    • 「在場」作品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支持我們
  • …  
    • 首頁
    • 紀錄短片獎學金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 第五季
      • 第四季
      • 第三季
      • 第二季
      • 第一季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二季非虛構翻譯獎學金
      • 第一季
    • 非虛構漫畫獎學金 
      • 第一季報告
    • 關於「在場」 
      • 「場友」Blog
      • 「在場」作品
      • 往季評審與編輯名單
      • 策略與合作夥伴
      • 為什麼要發起「在場」?
      • 支持我們
訂閱即時資訊

【作品節選】人形物體載浮載沉

作者:黃毛,第五季在場 · 寫作獎得獎者

編輯:蘇美智,獨立記者,前《明報周刊》資深編輯,著有《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等

封面圖:作者提供

輯〇/ 人形物體

敢裸望海的人/眼睛會瞎

〈下一站是海〉

Section image

維多利亞港散發著一股陳屍間的腥臭味。

金鐘道,從死亡登記處到遺產承辦處,你走過,不用10分鐘。他們告訴你,死亡證明書若由親屬親身登記,也可在10分鐘內簽發。網上辦理「通常」需要3個工作天,但非自然的死亡個案則需待死因裁判官裁定死因,「一般」耗時1至6個月。她不是「通常」,也不是「一般」,所以等了2年1個月28日才能將死亡登記在冊。

中環碼頭7號,你投了$5.6的硬幣,叫天星小輪游10分鐘到尖沙咀,2021年9月3日她墮海的地方。你還沒來得及問,他們就在2023年10月31日,將死亡證明書裝進冷白色的政府公函信封,你小心翼翼地撕開信封口蓋,不小心撕爛了,但裏面的死因依然完好無損:

INTENTIONAL SELF-HARM BY DROWNING AND SUBMERSION - OTHER SPECIFIED PLACES

在其他特定場所蓄意以溺水方式自我傷害

在消失前,女子曾穿過尖沙咀的隧道,目的地不明。

下午4點08分,她手提購物袋走出隧道,沿著星光大道的海邊慢行。時間倒放,女子後退到麼地道車站,減去40分鐘的巴士路程,購物袋疑似是書的扁形物體變回方形,女子在家中解開購物袋的結,掏出兩盒發泡膠,剛從學校回來的小女兒從廚房拿了兩雙筷子,兩人夾起來吃的是印象模糊的兩餸飯。小女兒說,母親吃完飯就出門了,下午2點50分左右,後來就再也沒看過她。

當太陽還在東邊,12歲的小女兒還在學校上課,19歲的大女兒還在深水埗的朋友家過夜,而17歲的二女兒還在2245公里外中國東北部鞍山的親戚家暫住。女子乘車到附近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注射第二劑預防新冠肺炎的復必泰疫苗,預約時間為上午9點10分。針管從皮下組織離開後,左臂仍貼著止血棉花的女子,在上午11點左右,徒步走到賣兩餸飯的攤檔面前。

再往前的時間無從考究,尤其是女子起牀,梳洗準備出發期間,因為她醒來時獨自一人。女子消失的時間也無從考究。我們只能知道,女子的影子從水上的士碼頭的樓梯飄進CCTV拍不到的地方,是下午4點09分,面部朝下載浮載沉在海面被發現的瞬間,是16分鐘後。

Section image

2025年1月攝於香港尖沙咀碼頭樓梯CCTV盲點

消失的過程分為兩個步驟:離開此地,前往某地。女子離開的起點分明,但前往的終點模糊。我們只能看到,遠處在岸邊行走的人形物體,瞬間在火葬場的隧道燒成一股煙,煙飄到眼前則成了一層霧,霧背面的看不清。

你確定抓住的真是她嗎?雖然葵涌公眾殮房的黑色密封屍袋裏躺過女子的一團肉,屯門曾咀靈灰安置所的骨灰龕中裝著女子的一堆塵,但你確定能在那些地方找到她嗎?

「今日下午4時30分,尖沙咀海旁對開有一具人形物體載浮載沉,多人見狀報警,水警及消防出動到場救援,發現為一名47歲女子墮海......」

出版:2021-09-03 17:26

女子的名字是愛莎(英文名),名字是看完《冰雪奇緣2》後改的。

「她獲救昏迷,被送往伊利沙泊醫院搶救,惟其後證實不治。警方正調查事件。」

更新:2021-09-03 18:23

「證實不治」,這是從「人形物體載浮載沉」寫下時就已定奪的結局。

某塊透明膠簾背面,金色捲髮透黃,新買的黑色禮服還沒剪標籤,眼線就已花掉了。在眼睛也快花掉前,旁邊的護士捅破了沉默,循例向親屬確認死者身分。沉默便點頭,眼簾低垂地看躺在鐵牀上,拉鏈底下的愛莎,左臂的瘀傷,眉頭皺過的痕跡,半開的嘴——對面是不停在壓低聲線高喊「我愛你」的大女兒和小女兒,遠處是正準備從鞍山趕來香港見愛莎最後一面的二女兒。

最先到醫院的是大女兒。兩名一高一矮的警員將大女兒帶到伊利沙伯醫院側門角落,較少人經過的盆栽旁,矮警員從褲袋掏出手掌般大的筆記本,抄下大女兒的身分證號碼。

「你知唔知你媽咪點解要去尖沙咀?」

:(停頓思考)我不知道。

「咁呢段時間你媽咪有冇聯絡你?」

:我沒聽到電話。

「你媽咪有冇爭人錢?」

:不知道實際金額。

「你媽咪呢排有冇咩唔開心嘅嘢發生?」

:(停頓思考)沒有。

「你媽咪有冇長期疾病?」

:三高。

「你媽咪……」

:(插話)還有思覺失調。

警員們順著大女兒提到的名詞說了很多,話已經瑣碎到記不清了,後來印象還在的只有動詞:

△ 矮警員先是四處張望,然後從口袋掏出電話(螢幕是高角度鏡頭下手提購物袋漫步的愛莎),調低音量,發出聲音:CCTV拍到她自己走下樓梯,可能是意外,但也可能是……

△ 高警員從後景靠前,發出比矮警員更低沉的聲音:非自然死亡循例需要解剖,如果你強烈反對,我們可以先幫你轉告法醫,但因為她最後消失的位置是死角,CCTV拍不到完整過程,所以……這裏接收遺物先簽個名……

矮警員留下聯絡電話,以便日後繼續調查。後來,大女兒聯絡簿 # 的標籤底下充斥著越來越多以「警察」開頭的人,像是「警察(辨認遺體)」,還有「警察(領取遺體)」。這是死亡的順序。

Section image

2025年1月攝於愛莎香港的舊居

第一通電話,下午5點半,大女兒打給愛莎遠在鞍山的姊姊安娜(化名),安娜將死訊告訴了愛莎的二女兒,兩人先誤以為是玩笑,隨即在大女兒的沉默後陷入沉默。撥出的第二通電話,小女兒沒接,晚上7點,才在警察的強烈敲門下,朦朦朧朧從線上課的睡夢中醒來,最後才趕到醫院。

護士用拉鍊封好愛莎,帶兩個女兒原路返回大堂的鐵椅,矮警員在轉角用眼神示意她們過來,向小女兒重複幾小時前問過大女兒的句子。結束後,小女兒用右手捂住大女兒的左耳說,母親不可能自殺,她中午出去前還說會買麥當勞給我吃。

金色招牌,預製漢堡,外脆內軟的薯條,令人上癮的可樂,是這家人每月聚會的常用設定。深夜11點,那裏還是亮的,但這次的餐點熱得不夠徹底,所以比較難以下嚥。

凌晨,時間的數字亂掉,小女兒關上小房間的門,躲進被窩。愛莎睡的大房間,大女兒也替它關上了門,然後坐在沙發,從背包拿出一團潮濕的密實袋。

密實袋裏霧氣聚成點點水滴,在凹凸的夾鏈條鬆口後,連同消毒水和海水的味道散開。愛莎的遺物,除了融化到一半的唇膏、幾盒亮晶晶的補妝散粉盒、幾條金屬鏈子,還有身分證、八達通、兩張銀行卡、現金$828,以及一部 iPhone 7。它們的表面都充滿了張力,水滴吸附其上。

要等到完全乾透才能開機,電話修理鋪老闆說。

大女兒將散落四方的味道排列在還放着$3000現金的餐桌,然後攤開身體躺平在沙發,閉眼前告訴自己:

完全乾透前,只能等。

Section image

2025年7月攝於從台灣前往香港的旅途

P.S. 香港和台灣沒有時差。

大女兒:位於台灣 二女兒:位於香港

【愛莎死後8個月26日】

  • [2022/5/27, 8:29:33 PM] 二女兒: 他們才開始調查

【愛莎死後1年11個月29日】

  • [2023/8/29, 11:29:06 PM] 二女兒: 他今天打過來問十幾年前的事
  • [2023/8/29, 11:30:06 PM] 二女兒: 是不是跟身邊的人有矛盾,借太多錢還不了,然後才想自殺
  • [2023/8/30, 2:17:45 PM] 二女兒: 他還知道十幾年前她想燒炭的事,問題都指向自殺
  • [2023/8/30, 2:21:03 PM] 二女兒: 我說為什麼要拖兩年,他說疫情
  • [2023/8/30, 2:24:03 PM] 二女兒: 要不要追究,他說快結案了
  • [2023/8/30, 2:24:40 PM] 大女兒: 要怎麼追究
  • [2023/8/30, 2:24:53 PM] 二女兒: 我不知道

【愛莎死後2年2個月24天】

  • [2023/11/27, 4:18:47 PM] 二女兒: Missed voice call, ‎Tap to call back
  • [2023/11/27, 5:24:48 PM] 二女兒: 最後死亡的原因還是寫自殺
Section image

2025年7月攝於從香港前往鞍山的旅途

在2022年5月27日14時30分,官方紀錄下愛莎消失的8個月25天22小時後,剛滿18歲約半年的二女兒,按照前一日收到的電話,前往尖沙咀警署錄取口供。

口供報告共7點:第1點簡述事件;第2點表示願意錄取;第3點講述住所、父親2014年的死亡、母親2013年的思覺失調、2021年的抽菸習慣,以「以我所知,死者完全不懂游泳,但喜歡於海旁散步,死者生前性格一向開朗,經常會相約朋友外出,更完全無向我透露尋死意圖」作結;第4點是最後見面時間,即死亡前一日約下午2點的視像通話;第5、6點是死後安排;第7點中心句是「我估計今次死者是因接種第二針新冠疫苗後身體不適,以致意外墜海死亡」。

最後一句話,二女兒告訴大女兒,是警察要求必須增加的:

我同家人已接受今次事件,亦對死者死因無懷疑亦無投訴,希望死因庭盡快處理我媽媽死亡的個案,讓事情告一段落。

事情告一段落了嗎?

【 領取公眾殮房文件、資料單張及通告聲明 】

本人是上述死者的遺體辨認人,現簽署確認本人已領取上列之文件、資料單張及通告,並已獲殮房職員要求親自點收及小心細閱有關資料內容。

——簽署完畢,你能回答這條問題了嗎?

為什麼她死了?

【選擇】A:他殺(請閱讀輯一) B:自殺(請閱讀輯二)

輯一/ 流散時代

你淺淺地躺在/水深三尺/蓋上浪花墜入/我的眼睛

〈四海為家〉

Section image

2025年1月攝於香港某座公屋

你選擇的「他殺」,與自殺相對,指人類個體或群體導致人類個體或群體死亡的行為,可以是蓄意,也可以是意外或過失。

大女兒說,第一針疫苗後,女子頭昏目眩了幾天,而且不管疫不疫苗,小女兒說,首先她是不會自殺的人,二女兒說,因為她太樂觀了,也太怕死。

精神病患者、新移民女性、單親媽媽,是調查人員分析女子死因的切點。然而,這些切點和死亡並無直接因果關係,沒有人能夠在中間替標籤綁上別具意義的繩子。它們無非只是窺視孔。站在門外的你,睜大眼睛想要看清CCTV拍不到的女子,可即便靠得再近,你也無法在魚眼鏡頭模糊且扭曲的影像裏,找到躲在門內,女子身體裏屏息凝氣的那位女孩、那位少女,還有那位青年。

沒錯,無論你如何敲打,門也是不會開的,因為這裏並不是她們的家,她們也不會貿然替陌生人開門。到底哪裏才是家?多年前,女子病發時曾捧著煤炭和三個女兒說過,不要給任何人開門,天上才是我們的家,然而,當女子清醒後,卻說出:

其實哪裏都不是家。

1 / 女孩的辮子(記憶)

兩棵樹綁上繩子,兩個女孩在中間跳舞,不時挑一下繩子,隨著節奏轉一圈又踩一腳,跨進去再繞出來。時空在來回不斷的穿梭中漸漸消失,只有兩段波長不同卻頻率相似的笑聲此起彼伏——回家吃飯啦——從四樓墜落的喊聲撞破作為邊界的繩子,繩子混沌的殘影在兩個女孩離開後重新回到本體,又被風吹得抖動。

甩著兩條辮子,黝黑瘦小的是李愛莎,她十九歲離開鞍山來到香港前,經常黏著走在前面,比她高出兩個頭又大八歲,扎著單馬尾的姊姊李安娜。安娜帶愛莎邁進近似隧道的門口,十五階前臂般高的樓梯,要走四次才能回家。這是光幾乎進不來的地方,每層除了兩道只有人頭般大的窗戶外,就剩需要聲控啟動的小燈。所以,她們是跺著腳走路的。

房子剛裝修好沒多久,牆壁都是油漆味,長廊經過廁所和廚房後便是一室一廳。左邊叫小屋,是愛莎、安娜還有她們二哥三個人的房間;右邊叫大屋,用沙發和電視隔開的區域旁邊,是她們父親李先生和母親車小姐睡的地方。剛才的喊聲就是這位雙手沾滿乾掉麵粉的車小姐,從廚房盡頭的陽台拋下去的。

⋯⋯

2/ 少女的耳洞(現實)

洞是危險的。當我在2025年初,聯絡上已經四年沒聯絡,我稱她為大姨的安娜,我媽媽愛莎的姊姊,冰地上就出現了個洞。我從香港來到以前每年暑假都會待上大半個月,已經六年沒踏足的鞍山,雪剛開始融化,大姨帶我們去孟泰公園溜達時,冰地上就出現了個洞。洞裏有根木棍,長度不明,小男孩握著木棍搗騰了許久,被遠處女人的喊聲叫走後,三妹在經過時也攪拌了幾下,摸完木棍的大姨用旁邊的雪洗手,我拍下這個畫面,沒看到洞裏有什麼就跑了,因為她們已經走遠,這個焦段的距離需要跑才跟得上,需要重心放低,才不會在冰地上摔倒。

冰地原本是湖面,從洞的邊緣目測,厚約兩雙手。今年將滿60歲的大姨走在前頭,扶著石地爬下半身高的坡,踩在冰地上跺了兩腳,揮手叫我們下來。雪被推到旁邊,冰露了出來,俯看湖面是大大小小的洞。

大姨將套著平底圓頭鞋的右腳放在左腳後面,腳尖朝外,用力蹬,向前移動十釐米。這就是滑冰,她說。然後,我們就從冰地上大的洞,穿過人走出來的道,走到雪堆裏小的洞。每個洞裏幾乎都是陀螺,還有握著繩子鞭打的人。

⋯⋯

3/ 青年的船(記憶)

愛莎是坐船來到香港的,經深圳入境。船從海南島出發,那是愛莎離開鞍山後的第一站,也是中國最南的城市。愛莎曾說過,這是她想像內能跑到的最遠的地方。

高中畢業,愛莎先是在鞍山某所現已結業的大酒店當服務員,實習期間還去過北京培訓,安娜說,但效益不好,老是自己交錢給自己開獎,後來就不幹了,去了海南島。

穿上款式不同的白色襯衫,黑色短裙,愛莎在櫃檯前跟隨以前同樣的流程,替客人辦理入住退房,本來計劃繼續留在海南島生活,直到某天放在置物櫃裏,從鞍山帶過來的18K項鍊被人搶走,才決定離開。愛莎說,那人還是我朋友,當面搶走的,然後就消失了。安娜說,海南島太亂。

Section image

⋯⋯

4/ 青年的飛機和火車(現實)

雷達,螢光屏,圓盤,磁波,飛機。機場,起飛,幾架,多高。先報批數,第一批,第十批,記住位置,腦袋裏要有地圖,多遠,什麼方位,給指揮所,再報上去。飛機,高炮,發射。

Section image

2025年1月攝於鞍山

姥爺本來是想當飛行員的,但因為血壓高,後來選擇成為雷達兵,一直在黑龍江等邊境四處移動。

綠皮火車,輪子,軌道,雪裏摩擦。中舖,盒飯,七王五二三。夕陽,池塘推走田地,黑夜。煙花放著嗑瓜子的聲音,玻璃,熄滅,眼睛的倒影,點燃。

⋯⋯

5/ 不是妻子的滾水(記憶)

水燒開了,愛莎呼叫黃先生,滾了,黃先生赤腳跑到廚房關火。新婚三年多左右,他們剛從黃先生母親的住所,搬來城門河旁邊私人屋苑的小套房,因為出生幾個月的二女兒已經學會爬行了,愛莎說,房子快塞不下。

愛莎是全職主婦,黃先生是影印機公司的老闆,兩人在深圳朋友的飯局相識,在黃先生不停送花的追求下,於1997年前後進入戀愛關係,2000年登記結婚,2001年誕下第一個女兒,2003年第二個女兒也出生了。週末,他們一家四口會去兜風,待女兒們再長大一點,就去海灘撿海螺,回家用滾水白烚吃。

與香港的黃先生結婚前,還在深圳工作的愛莎交過幾個對象,也幾乎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那時有一個香港警察,安娜說,但歲數挺大的,車小姐沒同意,所以就沒了。愛莎沒有先帶黃先生拜訪車小姐,而是不通知任何人,直接在鞍山的民政局登記結婚,所以任何人說什麼都阻止不了。

⋯⋯

6/ 不是母親的湯(現實)

青紅蘿蔔粟米排骨湯,要放南北杏,還有蜜棗,這是媽媽2017到2018年左右從精神病康復者的中途宿舍離開,我們剛在家重聚的時候常煲的湯。連疙瘩湯也煮不熟的媽媽,技藝是從廚師男學來的。廚師男是媽媽和爸爸離婚,然後爸爸離世後結交得最長久的男友。他是一名燒臘部廚師,妻子早逝,女兒也已成年,住在同村的另一棟樓。他們是從社交軟件定位認識的。廚師男比媽媽大十多歲,如果家裏壞了什麼,媽媽會叫他來幫忙,他也不時帶著像是魚香茄子和咕嚕肉等滿是油光的菜出現,家裏也因此多了幾個鍋。

記得,三妹說,他是弄鳳爪給我們吃的人。你還記得媽媽要我們叫他爸爸嗎,我問。記得,三妹說,但我沒叫。為什麼他們最後沒在一起了,我問。因為她想結婚,他不想結婚,三妹說,但他是個好人。

不記得,三妹在聽到我問起爸爸後回答。在三妹5歲時,2014年,我12歲時,爸爸離世,死因:I肺炎 II鼻咽癌 III硬皮症。當初我被告知的死因是喝牛奶嗆死了,以為他們在騙我,長大後才知道,「喝牛奶」、「嗆」和「死」都不是假的。爸爸因高燒入院,媽媽那時也住進精神病療養院幾個月了。當天下午,我和二妹才探望過爸爸;晚上,來香港看媽媽的大姨就收到了電話,叫我們去見爸爸最後一面。他是個好人,三妹說。

⋯⋯

7/ 一座山谷,兩條山脈(劇目)

日 千山 冬/夏

8/ 屋簷下的新來者,在雨中起舞(劇目)

日 房子裏面 LED燈

9/ 失調的病人,被時間分裂(劇目)

夜 高速公路 雨

10/ 流散在海底的聲音載浮載沉

拍攝檔案A:案發現場

拍攝檔案B:住家

拍攝檔案C:拜祭活動

輯二 / 時代失調

他們都睡了/我還醒著/不管天多亮/只要摀住眼睛/都是黑的/日安/各位夢遊者

〈日安〉

Section image

2025年3月攝於香港

你選擇的「自殺」,與他殺相對,包括考慮自殺、計劃自殺、自殺未遂及自殺本身的系列行為。這是一個複雜的現象,由個人、社會、心理、文化、生物和環境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

大女兒說,女子多年前曾經購入煤炭,說過要帶三個女兒回家的話,女子在注射第二劑疫苗前,也說過不然就這樣死掉的話。二女兒和小女兒沒有說話。

精神分裂、思覺失調,是女子留給調查人員的官方文件裏,多次出現的身分,身分的附件包括:新移民女性、單親媽媽。白紙黑字間,死亡的關鍵字遍地開花。當思覺失調患者平均壽命比普通人少約10-15年、自殺風險高8倍、而在自殺死亡的案例中精神疾病的盛行率高達80-100%,數據便會引領幻象,讓結構操控行文,你也只能開始質疑世界的真偽,乃及自身的存在。這裏只有一條路,門外的聲音告訴你,你告訴站在門前的自己,走吧——

但是,無論你如何敲打,門還是沒有開,因為它本來就只是裝飾品,而你也是裝飾品,門外的聲音隨著女子離開也消失了,你已經失去了在窺視孔觀看的資格。究竟她最終能恢復正常嗎?消失前十個月,女子談及自己那些世界並無紀錄的孩子後,轉頭問大女兒:

你拍紀錄片嗎?

1/ 西天行(夢境)

2/ 三門徒(現實)

3/ 白紙黑字(夢境)

[ 精神科醫療報告A ]2023年3月

[ 精神科醫療報告B ]2022年6月

[ 母親紀錄 ]2019年11月

4/ 夏去秋來(現實)

[ 夢 ]2019年夏天

[ 日記 ]2025年夏天

[ 夢 ]2025年秋天(母親忌日)

5/ 液化功能(夢境)

6/ 思覺失調(解夢)

7/ 後遺症(劇目)

夜 鞍山 晴

8/ 時代病(劇目)

夜 香港 雨

9/ 鬼門開(劇目)

夜 台灣 陰

10/ 失調於海面的影像載浮載沉

錄影檔案A:密室逃脫

拍攝檔案B:世界

錄音檔案C:母親對話

輯三 / 載浮載沉

他們說記得寫得夠高/但我只會描述/別議論我的分明/懷疑我的沈默/這是一場紀錄/她們說/他們摀住我的耳朵/往我嘴裏問/可詩人如我不/愛抒情

〈高潔情懷〉

Section image

2025年7月攝於鞍山

3/ 警方

「自殺」是警方的初步定性。女子在警員的報告中被稱為 SUBJ(Subject),在署長的報告中被稱為 Dec’d(Deceased)。兩份報告皆表示案發現場並未發現遺書,亦無目擊者,附近只有CCTV錄到女子在 18:15 出現於尖沙咀星光大道,16:08 向紅磡方向慢行,在水上的士碼頭樓梯站著不動約30秒後走下去,隨即消失於鏡頭範圍外。由於三十分鐘內並無他人出現在樓梯,警方排除他殺的可能。最後署長在得知女子的精神病史及財政困難後,決定「初步將案件列為自殺案件,並交由尖沙咀雜項調查隊跟進調查」。

雖然目前無法確實女子的死因,但女子作為嚴重精神疾病患者,自殺完成率高於一般人,而女子處於需要償還債務的經濟逆境,亦是自殺的重要誘因,兩者結合可能形成精神及財政問題的惡性循環,所以警方初步定性為自殺符合流行病學的判斷。

研究顯示,約5%思覺失調患者最終死於自殺,屬高危群體,然而反轉視角,95%以上的患者並沒有自殺。「精神分裂」患者的女子奪海身亡,首先連繫到自殺無可厚非,但在最終定性前,若不參考女子真正確診的「思覺失調」,及現象背後複雜的環境及心理因素,以評估病情與自殺的關聯是否必然,真相會在水中消失——

⋯⋯

2/ 精神科

水深八年。警方外的主要證人為女子歷經八年思覺失調治療的兩位精神科醫生。兩份報告並無判斷女子是否死於自殺,僅透露其被害妄想症狀,以及曾於精神科病房治療14個月,其後定期注射針劑,由社區護士持續追蹤的病歷。每當提及八年前「曾懷有與女兒燒炭的想法」,旁邊均被畫上 ✓ 的符號。這是調查官員最後呈上法庭的報告裏,死亡當日以外唯一的細節,以及「因精神或財務狀況突然惡化而跳海」結論唯一的原因。雖然報告亦在次要行數列出「突然昏倒意外墜海」的可能,但全文並無論據支持,論據多與思覺失調相關。

若要理解符號與死因的關聯,真正讀透醫生的證言,必先潛到這八年以外的時空,進入思覺失調的洞。在二十世紀初精神分析的視角下,思覺失調常被理解為人格的深層缺陷。佛洛依德斷定患者難以移情,治療悲觀;榮格強調這是一種心理結構崩解後潛意識湧現的狀態;克雷佩林強調它的遺傳傾向;弗里達·弗洛姆-賴克曼則提出以冷漠教養為致病關鍵的「精神分裂母親」。核心爭論始終圍繞:它究竟是先天還是後天疾病?

若以精神分裂母親分析,女子的病情可以歸咎於曾有情緒失控、衝動購物等躁鬱症表現的母親,即後天因素;但女子與母親關係良好,因此母親或許僅能作為遺傳因子分析,即先天因素。女子的病來自母親的出現還是消失,根據目前資料無法判斷。

⋯⋯

1/ 解剖報告

女子死後四天,衛生署法醫在葵涌公眾殮房進行解剖,判定死因為「溺水」。解剖發現女子肺部積水,肺泡膨脹並有破裂,符合溺水徵象;體內的氯苯那敏(抗組織胺藥)及帕利哌酮(抗精神病藥)濃度,分別處於治療水平及次治療水平;雖然血清IgE水平(422–499 IU/mL)高於正常(>100 IU/mL)可反映輕微過敏反應,但數值低於嚴重過敏案例,且其他檢查均無過敏致死證據。因此,除「溺水」外,並無其他直接造成死亡的因素。

女子的大腦重1404克,心臟299克,右肺515克,左肺454克,均無異常。胃部大量未消化的食物可能是中午的兩餸飯,下腹18公分長的橫向疤痕,不知是女子剖腹生下三女兒還是大女兒留下的。分佈於背部的粉紅色屍斑僅能表示這四天在極度寒冷的殮房,女子身體細胞活動緩慢,血液含氧量較高而已。另外,女子的左上臂外側有覆蓋敷料的針孔。此案例亦被列為「COVID-19疫苗注射後死亡案件」。

0/ 人型物體

敬愛的至親好友:

我們摯愛的母親愛莎女士,於二〇二一年九月三日晚上不幸意外離世。茲通知各位有關喪禮安排如下……

如有時間,叩請您屆時抽空前來弔唁,陪伴母親走最後一程。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關懷及慰問。

長女 泣告

弔唁通知格式是從網上抄寫再修改的,沒有思考誰曾關懷或慰問過,也沒有查證究竟這次死亡是否意外,我便點選了通訊軟體所有母親認識的人,發送——母親的舊手機也收到了。

在社交媒體的公海,殘留著母親與我們的生活軌跡,貼文無法刪除;同時,母親設置的瑪麗蓮夢露頭像也無法修改,連同母親將自己視為唐僧及聖母瑪利亞的記憶。

⋯⋯

【全文即將公開】

上一篇
【作品全文】8×5 春天——全球化斷面的勞動與抗爭
下一篇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