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Categories - 在場 · 獎學金
作者 / David Yang,在場•非虛構翻譯獎學金得獎者 Youyou Zhou's piece on Estonia's e-Residency program brings to...
作者 / Dominic Wong,在場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得獎者 As I am writing this, I am bleeding from below. Yes, you...
作者 / Hongyu Jasmine Zhu,在場•非虛構翻譯獎學金得獎者 五月,驚喜地收到第二季翻譯獎學金的好消息後,我把「伊人在暹羅」的故事打印了下來,包括貫穿全文的家譜和舊照片,...
作者 / Yan Chen 陳研,在場 ·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得獎者 「戰火中的烏克蘭人,該拿俄語文學怎麼辦?」 這是《戰火下的文學抉擇:烏克蘭的去俄化與身份認同重塑》面對的核心問題。今年1...
作者:黃毛,第五季在場 · 寫作獎得獎者 編輯:蘇美智,獨立記者,前《明報周刊》資深編輯,著有《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等 封面圖:作者提供 輯〇/ 人形物體 敢裸望海的人/...
作者:張涵露,在場 · 寫作獎第五季「歐洲移民寫作獎」得主 編輯:顧玉玲,作家,台北藝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著有《回家》、《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等 序章:紀念碑 2013...
在《8 x 5之春——全球化斷面上的勞動與抗爭》一文中我寫道,沉默,是意大利媒體對中國移民的群體畫像。一項三百多人簽署的反對普拉托「中國街」空間改造計劃的聯署中出現了二十個中國人名字,媒體說這一...
顧玉玲:作家,台北藝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著有《回家》、《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等,第五季得獎者張涵露文章《8x 5之春:全球化斷面上的勞動與抗爭》之編輯。 涵露的文字簡潔有力,敘事生...
蘇美智:獨立記者,前《明報周刊》資深編輯,著有《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等;第五季得獎者黃毛文章《人形物體載浮載沉》之編輯。 讀黃毛的作品,必須放開對非虛構寫作的固有想像。它確實是非虛構...
謝丁:作家,前非虛構寫作平台「正午故事」主編,第五季得獎者馬欣宜《尋找謝燁》文章之編輯 尋找謝燁,首先是尋找她的作品。2023年,欣宜發出了一個線上邀請,希望網友們能從圖書館、從家中的舊...
Kane:資深媒體從業者,寫作者,近年關注東南亞選題;第五季得獎者戴敏潔《失落的熱帶:香蕉種植園和不屬於這裏的人》文章之編輯。 一個作者的寫作時間有不同的換算方式。戴敏潔寫作本文的物理時間是...
楊不歡,資深媒體編輯,專欄作者,記者。關注性別、身份認同議題與文化研究;第五季得獎者茉莉《在「女性烏托邦」被母親逼嫁堂兄:庫爾德革命女孩出逃記》之文章編輯 儘管在傳統分工實踐中,編輯通常...
和Kayla第一次見面是上年在倫敦一個Zine market,她的檔就在我的旁邊。彼此認識後發現她是我以前其中一個學生的好友。所以當我知道這次當漫畫編輯合作的漫畫家是她時,份外有親切感。由於大家...
今天清爽舒服的天氣,令我想起我第一次來英國、大學開學的時候,也是大概這個日子。如果用開學日來算的話,轉眼間,我也來了英國第九年了。 這是我第一次挑戰創作非虛構漫畫, 發現這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
這部日記漫畫是從2022年年底開始創作的。當時我的編輯是XD,他很快完成了文字部分的編輯,而我卻遲遲未能動筆,因為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將已經梳理好的文字用漫畫語言表達出來。整部作品一共重來了三次,...
今年5月中旬,得知「在場」希望我來做mao的漫畫編輯,協助完成《在2022的黑夜裡》。漫畫看了很多,也自己畫了幾本,做編輯卻是第一次,擔心經驗不足,能力有限,幫不了什麼。當晚我們簡單溝通後,收到...
我是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接下指導編輯的工作,因為我根本不懂漫畫,但幸好主題是我熟悉的「精神健康」範疇,有珮珊處理漫畫部份,才硬着頭皮上陣。當我了解到「非虛構漫畫創作」的理念,非虛構部份的採訪其實與...
你遇到過一件非你做不可的事嗎?關注抑鬱青少年,就是我那件「非我不可」的事。 我不是要說什麼使命感,而是這件事一直追着我、纏着我,把我的頭扭過來,逼我和它對視。 一切始於2021年,這年我成為...
離截稿時間23:59還剩9個小時,「在場」文章結尾依舊破碎,編輯還在場內修改,我則偷偷跳到「場外」。在場和場外的邊界是迷人的,它們存在,我才能穿越,或是踩著人字拖蹲在路旁用手磨糊。我喜歡公開和私...
在收到「在場」面試通過的郵件後,我立刻給阿什蒂發去一條消息:「我通過寫你的故事申請到了一份獎學金,我可以回羅賈瓦找你啦!」 「啊啊啊啊啊,真的嗎?!」阿什蒂回覆道:「你寫我的哪個故事呀?哎呀...


